褚時健又回到了聚光燈下,他仍然是財富英雄,只不過這一次他的身份是:務農的大佬。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2012年10月,著名企業(yè)家王石這樣評價褚時健。曾落馬的褚時健再度進入公眾的視野,不再是因為紅塔集團,而是因為跨界農業(yè),種起了“云冠”橙,大家親切地稱之為“褚橙”或者“勵志橙”。
緣何種橙
曾經的褚時健,是我國煙草行業(yè)里最為響當當的人物,他一手將原本默默無聞的紅塔集團打造成亞洲最大的煙廠,卻也因為紅塔集團而身陷囹圄。2002年,身患糖尿病的褚時健獲得了保外就醫(yī)的機會,出獄之后的他,憑借“煙草大王”的名號,許多煙草公司都爭相邀請他出任顧問,但是褚時健都一一拒絕了。
離開紅塔之后的褚時健,似乎不想再與煙草行業(yè)有瓜葛。但是,當時已有75歲的褚時健,卻也不想就此閑下,毅然開啟了另一條創(chuàng)業(yè)之路。褚時健和妻子回到了他熟悉的哀牢山種起了橙子,這便是如今聞名全國的“褚橙”的開端。
要種橙子,就需要投資。褚時健坦言,資金是最大的難題:“哀牢山有個農場破產了,我就想租下來。簽完合同就需要籌集資金,當年在處理我的事情的時候,他們給我留了120萬,可還是不夠承包這個農場,怎么整?”好在還有一些老朋友,幫著東拼西湊,前前后后借了1000多萬塊錢,終于承包了這個2400畝的農場,租期30年。
橙子,是褚時健老家華寧縣的傳統(tǒng)作物。褚時健決定投身這個行業(yè)時,云南的冰糖橙市場已經飽和。但當他吃到來自澳洲的進口橙子時,就想創(chuàng)自己的牌子。熟悉褚時健的人說,這就和當年他看到國外的著名香煙品牌萬寶路時的反應一樣,一個勁兒地想要創(chuàng)造中國自己的高檔香煙品牌。“褚時健二次創(chuàng)業(yè),進入冰糖橙這樣一個市場幾近飽和的行業(yè),就是想要證明在體制外也能成功。”熟悉褚時健的一位朋友說,橙子的利潤和煙草沒法比,褚時健選擇將生命最后的事業(yè)定格農業(yè),無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是在探索一種新農業(yè)模式。”
互助共贏的種植模式
褚時健的果園位于嘎灑鎮(zhèn),屬于干熱河谷地帶,氣溫很高。為了最大限度獲取營養(yǎng),果園里成熟的樹木都只有1米高,遠處并不容易看到。但汽車開進山里后,就能看到現代化農業(yè)的整齊面貌。兩條水泥道路分別在山的兩側盤山而建,全程60多公里。兩條道路一出一進,讓豐收時節(jié)汽車也進出有序。據說選果車間最多的時候有9輛東風牌大卡車排隊等候。
道路兩邊,是按照等高線全面使用機械化開挖的林地,每畝地148株果樹,株距和行距分別是2米和3米——太密了搶奪營養(yǎng),影響生長,太稀了則浪費土地,每棵果樹上修剪只剩260個左右的果子。
果園按照面積分片承包給農民管理,以每農戶2人為單位,根據片區(qū)管理戶數,配套建設農戶住房和沼氣池、廁所、豬廄等;要求果農飼養(yǎng)家禽,將生產的農家肥和沼液沼渣投入到管理的果園中,增加果園肥源。
值得一提的是,果園里的肥料是褚時健的獨特配方,混合了雞糞、煙沫,還有榨甘蔗后廢棄的糖泥……褚時健很得意于自己配置的肥料,每噸成本只有200多元,但比市場上1000元的化肥還好。不僅改變了山里的土壤結構,還讓冰糖橙的甜酸比達到18:1,這是別的橙子很難達到的口感標準。
在褚時健的果園里,農業(yè)不再是大而化之的靠天吃飯。園區(qū)所有的設施和果樹的生長,都有一系列經過測算的數據支撐。如果說這些數據體現了技術對種橙的強大支持,其中也隱約可以看見褚時健對果園的管理模式——聘請專家做技術指導,從當地雇傭農民為作業(yè)長進行分片管理,農戶負責作業(yè),實施承包制。
與此同時還建立激勵機制,一個果農只要承擔的任務完成,就能領到4000元工資,質量達標,再領4000元,年終獎金2000多元,一個農民一年能領到一萬多元,比到外面打工掙錢還多。這就極大了提高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褚時健把他的管理辦法稱作是與果農互助共贏的種植模式。
這種模式并不陌生,早在褚時健管理煙廠的時候,他就用過。那時,紅塔集團成了亞洲第一煙草企業(yè)。如今,果園成為發(fā)展現代農業(yè)的典范,不僅讓土地產生更多的效益,還讓農戶也分享到了繁榮:110多戶種植農戶中,第一等級的農戶最高年收入已經達到6萬元,而技術員的年薪足以達到10多萬元,不低于一個大城市的白領收入。
資本投入帶來的現代化
果園的開發(fā)中,水源一直是褚時健最重視的部分,也是耗資最大的。
在租下果園后,褚時健投資138萬元,從哀牢山到果園架設2條引水管,總長18.6公里;在果園內,投資64萬元建設蓄水池6個、總容量達25萬立方米,投資60.9萬元安裝灌溉用各型輸水管道58.3公里,投資72萬元安裝微噴灌設施2400畝、鋪設微噴管道52萬米。每排橙子樹下都纏繞著一條黑色塑膠水管,管體上定時噴涌著細細的水流。
很多人提到了褚時健在水資源問題上的預見性。“原來山上只有一根從棉花河里接來的引水管,他后來增加為三根。甚至山頂宅子前的水塘也擴大了一倍的面積,以做儲水之用。”橙園在棉花河中的取水點位于邦邁——一個距離山腳有十幾公里的村落,褚時健把引水管途經的大點兒的魚塘都承包了下來,豐水季節(jié),引水管總是先灌滿路邊的水塘。雖然每個水塘的水量有限,但“進入3月以后,云南的雨說來就來。儲存的水只要支撐一兩天,有時都能解決大問題”。
這些設施都是在基地初建時逐步完成的。當時看起來有些大動干戈,但到2009年云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時,山腳下的老百姓都要出去抬水喝,農業(yè)大量減產,褚時健的橙園卻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還讓臨近村莊分享了他水利設施的好處。
與周圍的村莊相比,褚時健和他的橙園是資本上的龐然大物。但和常見的以霸道的姿態(tài)進駐農村,進行掠奪式開采的資本相比,這是一個有著善意的龐然大物。
農業(yè)與電商的完美結合
10多年過去了,由于技術、管理得當,品質優(yōu)良的橙子投放到市場后受到極大的歡迎。橙子12元/公斤的出廠價,比昆明市面上10元4公斤的橙子高出數倍,但往往不出云南就賣完了;蛟S這其中有褚時健人脈資源的支撐和影響力的輻射,比如云南的幾大煙草公司在橙子都還沒出來就預訂了大部分作為員工福利。但從2012年開始與電商的合作卻是實實在在的走出市場。
2012年,褚時健首次和本來生活網合作,彼時,這個網站也是剛建立不久。“最初只想試銷20噸,但一個月,我們銷售了200噸。”本來生活運營中心副總經理蔣政文告訴記者。這一結果讓整個公司又驚又喜。
隨之,以褚時健命名的“褚橙進京”一度成為網絡熱詞,尤其在企業(yè)家群體中廣受好評。褚橙在人們心中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好吃的橙子,更是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品褚橙,任平生”成為貼在褚橙上的勵志標簽,褚橙也隨之成為了“勵志橙”。
“褚橙進京”確實火了一把。為了讓褚老的勵志精神輻射更廣的人群,讓更多人吃到好吃的褚橙,本來生活網請來趙蕊蕊、蔣方舟、黃凱、張博等10位80后勵志人物代表,拍攝了系列“80后致敬80后(86歲的褚時健老人)”夢想傳承系列視頻,并迅速在網上流傳,一時成為今年電商營銷的一個亮點。其符合80后價值觀的勵志話語深深打動了又一代人,褚橙也隨之被更多年輕人認識。
而2013年的文案設計,限量個性包裝箱的創(chuàng)意更是拉近了80后、90后的距離。“母后,記得留一顆給阿瑪”、“2014,再不努力就胖了”、“微橙給小主請安”、“剝好皮,等我回家”、“謝謝你,讓我站著把錢掙了”……
個性化的包裝箱上,大部分話語來自互聯網,幽默又不失溫馨。這些箱子一經推出就全部售罄。而褚橙,也首次銷到全國22個地區(qū)。有數據顯示,2013年褚橙全年銷售預計可達10500噸,銷售額9000多萬元,可實現利潤4000多萬元。通過本來生活網銷售額超過2000噸。
此時的褚時健,建立起了依靠電商的銷售渠道,完成了農業(yè)與電商的完美結合。
不斷壯大的“勵志橙”
如今,已經86歲高齡的褚時健,推進事業(yè)的腳步還未停止。2006年果園總產量只有1000噸,2011年的產量達到8600噸,2013年的總產量10500噸,這是按照現有種植面積果園的最高產量——但這顯然滿足不了飛速發(fā)展的市場要求。
2011年褚時健新租賃下了400畝土地,種下一批僅有半尺高的嫩綠果苗。3000萬元的果實初加工基地也已經投產;氐倪x果車間也要擴建。原來的規(guī)模,大卡車開不進去,要用小車拉到廠房外,再裝上大卡車,拖延了鮮橙上市時間。隨著物流業(yè)的發(fā)達,褚時健的冰糖橙也形成了一個越來越緊密的供應鏈。他的冰糖橙上市一個月后,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的橙子才蜂擁而上。
褚時健的腳步還未停止,但果園也面臨著發(fā)展的危機。土地已經越來越少。果園要想再擴張,只能靠和村民一對一地談判,但土地成本已經是當年的好幾倍。
水源也越來越緊張。如果想在當地大規(guī)模擴張農業(yè)產業(yè),就必須建水庫來增加儲水量。目前水塘鎮(zhèn)還沒有一座水庫。而水庫投資動輒上億,當地財政根本無力承擔。何況哀牢山屬于生態(tài)保護區(qū),攔腰切斷河流修建水庫也不可能拿到批文。
褚時健亦曾經談到過果園發(fā)展的隱患:“我84歲了,管不了幾年了,以后只有交給我外孫女小兩口打理。說實話,現在他們管管銷售還行,但還沒真正掌握種植技術。”可見,這位大佬還在為他的農業(yè)事業(yè)不斷擴大版圖與規(guī)模而計劃著。
(來源:《小康•財智》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