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菲律賓虎豹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玉燕女士
燕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內涵豐富的一種意象,因其春來秋去的候鳥特征,古詩文中將之當成美好春光的象征,加以美化與贊頌,留下了“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等千古名句,更因其年年歸來,不忘舊巢而被人們賦以多情的寓意,以之為鄉(xiāng)情的象征,亦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等經典名句傳世。事實上,無論是春光還是鄉(xiāng)情,這種集詩情畫意與優(yōu)雅淳樸為一體的吉祥物,自古以來就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而有這樣一個女子,就像一只可愛的燕子,年年帶著關切與深情,不遠萬里地歸赴故里,試圖用愛為鄉(xiāng)親筑一個堅固而溫暖的“巢”,她美麗、溫情,正如詩句所言“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誠摯的愛國愛鄉(xiāng)之心,令人動容。她就是菲律賓虎豹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玉燕女士。
雛燕展翅掠青云
林玉燕女士的美麗是有目共睹的,據傳,夫君唐文良先生正是聽聞了她驚人的美麗,才從菲律賓奔赴香港去求親的,并以誠心攜得美人歸。當時,林玉燕家境殷實,生活無憂。而她毅然地拋棄了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跟隨唐文良去了菲律賓,開始了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業(yè)生活,譜寫一段童話般的愛情故事,在坊間傳為佳話。可就是這樣才貌兼具而又菩薩心腸的女子竟差點被送與他人。說來懸乎,當年,林玉燕降生于石獅市寶蓋鎮(zhèn)塘邊村的一個華僑家庭,其父旅居菲律賓。爺爺奶奶重男輕女,打算將她送給別人,但母親硬是不肯,加上父親的疼愛,終于還是被留了下來。而這段經歷也促成了她奮力拼搏、誓與男子一比高下的決心。“男的能做得好的我也要做得很好。”而林玉燕也以輝煌的成績告訴世人:巾幗不遜須眉。 1955年,林玉燕從晉江石光中學畢業(yè)后,便隨父親移居香港。淳樸善良的母親、正直守信的父親都給她的成長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使她不僅具有事業(yè)女性的上進與睿智,更有著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溫婉、細膩。因為丈夫熟悉建筑學等優(yōu)勢,她選擇了房地產領域。創(chuàng)業(yè)是極其辛苦的,而林玉燕又事事親力親為,經常能看到她戴著安全帽、穿著工作服在工地上穿梭的身影。建筑業(yè)的厚重剛硬與林玉燕的柔弱溫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亦營造了一道別致的風景線。從這里,我們看到她柔和的女性特征中流露出的不遜男子的硬朗成分。在她及夫君的共同努力下,虎豹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燕房企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先后創(chuàng)立,并被經營得有聲有色、興旺發(fā)達。 雖為老板,但她為人謙和,平易近人。員工們說起這位老板,無不連聲贊嘆。說她從來不曾在別人面前發(fā)脾氣,從來不曾責罵員工。而是真心相待,慷慨相助。而員工也非常敬重和喜愛這位老板,公司有好多員工都已經跟隨了林玉燕幾十年了,不是家人勝似家人。為了這些老員工們能安度晚年,她精心安排,有的是一座房子,有的則是一塊地,讓他們生活無憂。主雇之間的溫情傳遞,令人動容。具備商業(yè)決策的勇氣和智慧,再加上為人處世的真誠得體,無怪乎她的事業(yè)能夠如日中天,扶搖直上。更為可貴的是,直至今日,她仍以充沛的精力奮斗在事業(yè)的第一線,其毅力、斗志令年輕人都不得不嘆服。
歸燕銜泥筑舊巢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舞臺,那么林玉燕就是一位最優(yōu)秀的演員,無論是什么角色,她都演繹得盡善盡美。除了是個好老板,她是個好妻子,與丈夫同舟共濟、相濡以沫;是個好母親,對子女照顧周全,言傳身教;是個好媳婦,對公婆溫柔體貼,好聲好氣。是個事業(yè)成功的女性,亦是個盡職的主婦,每次因業(yè)務繁忙必須,都必須為家人準備足夠的食物。不得不提是她的另一個角色,這個角色與很多人的福祉息息相關,需要寬闊的心胸、無私的情懷,方能勝任。可即便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事業(yè),她依然是全身心地去演繹,且綻放出最美麗的光彩。 多年來為家鄉(xiāng)的投入已達千萬元,而與這個驚人的數字落差極大的卻是她的簡樸。于老家的房子一直都是只有五十平米的老屋,坐飛機從不坐頭等艙,從不購買奢侈的衣物、首飾……,盡管沒有華麗的包裝,林玉燕卻依然是鄉(xiāng)親心目中最美麗的女子,笑容溫暖平和,清爽的短發(fā)烏黑柔順,清澈明亮的眼睛閃爍著善良而智慧的光芒,穿著簡約大方,氣質高貴典雅,卻又不會令人有疏離感。每次回鄉(xiāng),她都和鄉(xiāng)親們打成一片,拖著鼻涕的孩子圍著她轉,老人們都喜歡和她聊聊家常,坐在一堆樂呵呵的鄉(xiāng)親們當中,她親切得如同他們的親人,而事實上,她就是親人。對于石獅及晉江兩地而言,有了林玉燕這樣一位好女兒和好媳婦,真是上天賜予最美的禮物,她把眾鄉(xiāng)親的幸福當成是自己的事業(yè),數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大量的心血,也收獲了最香甜的成果,那就是寬闊平坦的水泥大道、寬敞明亮的學生教室、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老人愉快幸福的容顏……,這一切都像一座座宏偉的豐碑,銘刻了這只不遠萬里,跨海而來的歸燕的戀舊之情。 林玉燕于80年代首次隨同夫君返鄉(xiāng)的情景至今還銘刻在她的心里,那也是她慈善之路的起點。泥濘的道路、逼仄低矮的學校,都讓她心急如焚、寢食難安,她毫不猶豫地就下了改變唐厝村現狀的決心。僅教育一項,就先后建成了教師宿舍、舊育英樓、教學樓、大禮堂、燈光球場、新育英樓等多個項目,涉及唐厝小學、螺峰小學、池店中學、晉江二中等多所學校。校園環(huán)境得到美化、教學設施完備,唐厝小學學生人數從原來的80多人增至現在的700多人,教學質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接受其捐贈的還有母校石光中學的一座五層樓,以其名字為該樓命名為“玉燕樓”,用以此銘記她的功德。不僅如此,她還在唐厝村設立了每年發(fā)放的助學金,以幫助經濟困難的學子完成學業(yè)。其實,以可見的建筑物及具體的數字并不足以評判她的功績。想象著,現在以及以后的漫長歲月里,會有無數的孩子在接受了知識的浸潤后,從這里走出去,走向更廣闊的天空,走向美好的將來時,就會如同看到一個百花齊放、生機盎然的美麗春天。而此時,林玉燕善舉的意義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顯:那不僅是一座樓,而是故鄉(xiāng)乃至祖國充滿希望的將來。 在為唐厝村修筑水泥路時,林玉燕想得很遠:路要鋪得寬、鋪得長、鋪得結實,將來可以給村內的企業(yè)使用……都說,道路是經濟發(fā)展的大動脈,林玉燕的想法就是最通俗易懂而準確的詮釋,路寬了,運輸方便了,企業(yè)進駐村里,經濟發(fā)展了,鄉(xiāng)親們的生活不也好過了嗎?就為了這,她再一次投入了巨資。如今,這條公路連接著唐厝村與外面廣闊的世界,也不斷地往村里傳輸著致富的希望?吹竭@樣的局面,林玉燕是欣慰的,但是,心思細膩、善良無私的她是不會輕易停下行善的腳步,每一個需要的角落,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宗祠的修建、村里的老人事業(yè)、貧困弱勢群體……無一遺漏地,都得到她的關注和支持。關于她幫助一無業(yè)青年成家立業(yè)的故事至今還為唐厝村的鄉(xiāng)親們所流傳,她以自己的良善無私表現出了讓浪子回頭的巨大力量。從此,又讓一個人的人生拐向幸福的方向。 她做的善事還有很多,如,助建石獅市體育館,為石獅市慈善總會捐款等等,已無法一一歷數。而丈夫唐文良除了作為林玉燕公益慈善事業(yè)的最大支持者,本身亦是熱心人,夫妻攜手共同奏響了一曲悠遠壯麗的慈善之歌。值得一提的是,林玉燕的慈善事業(yè),并不僅僅局限于家鄉(xiāng),在菲律賓,她同樣付出了許多。菲華各界聯合會主席、菲律賓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副會長、菲律賓石獅市同鄉(xiāng)總會副理事長、菲華各校聯合會決策委員、菲律賓計順市菲華學校董事長多個金光閃閃的頭銜便是明證,它們除了證明林玉燕每年對于菲華社會財力及精力的投入,更表征了一種無以企及的威望及敬重,是一個人人格魅力的肯定。 林玉燕愛國愛鄉(xiāng)的赤誠之心、無私奉獻的好施之義、熱心公益的濟世之情,廣受稱道。也因于公益慈善領域的大成就,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 、李鵬、朱镕基、李瑞環(huán)、榮毅仁、賈慶林的親切接見。福建省人民政府多次授予“樂育英才”、“惠澤桑梓”金質獎章、獎匾和榮譽證書。2004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為唐文良、林玉燕立碑表彰,并授予“福建省捐贈公益事業(yè)突出貢獻獎”金質獎章、牌匾和榮譽證書。林玉燕說:“生命的價值最重要的是看你做出多少有益于社會的事。但愿在有生之年,能為家鄉(xiāng)公益多做貢獻。”當這句話成為她人生的座右銘,林玉燕,這只美麗可愛的燕子已飛躍了道德的最高峰,在世人心里立下了永恒的豐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