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中新化縣的西部山區(qū),有一片巧奪天工、如詩如畫的人間勝景。5萬多畝蜿蜒曲折的梯田分布在重重疊疊的山梁溝壑之中,隨山勢起伏而直上云霄。春來,水滿田疇,串串“珠鏈”從山頭直掛山麓;夏至,佳禾吐翠,排排綠浪從天而瀉人間;金秋,稻穗沉甸,座座金塔砌入天界;隆冬,雪兆豐年,環(huán)環(huán)白玉直沖云端。
“人家迤邐見板屋,火耕磽確多畬田”。千年前的詩句,還原了千年來的歷史。這片梯田,就是正被推薦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的新化縣紫鵲界梯田。
雕刻在大山上的歷史豐碑
紫鵲界屬于雪峰山脈奉家山系的中部,海拔1236米,以紫鵲界梯田為中心,共有梯田56000多畝,其中集中連片的梯田在2萬畝以上,主要分布于水車鎮(zhèn)錫溪管區(qū),從海拔500米到1100米之間,共400余級。鄉(xiāng)村公路在梯田中盤旋17公里,并有4條石板大道翻越紫鵲界通往風車巷、報木、雙林、白水等地。
奉家山區(qū)紫鵲界的人類活動,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兩漢時期,統(tǒng)治階級對居住在這里的苗、瑤民族規(guī)定“只服徭役、不納田稅”,唐、宋時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多次頒布有關(guān)墾辟農(nóng)田的詔令,并積極鼓勵種植“高田”。新化建縣以后,“給牛貸種使開墾,植桑種稻輸緡錢”的政策,推動了大量漢民的遷入,他們與當?shù)噩幟褚黄痖_創(chuàng)了紫鵲界農(nóng)耕文化的新紀元。龍普村瑤人沖,是紫鵲界梯田最壯觀的景點之一,面積達兩千余畝,兩道山梁一條沖,橫斷面形成一個“凹”字,這片梯田的最終形成,便是當時居住在這里的苗瑤同胞和后來遷徙而來的奉姓人家,愚公移山般父死子繼地連續(xù)開發(fā)了三十幾代,經(jīng)歷近千年。迨至明初,在政府積極招徠流亡、獎勵墾荒的政策鼓勵下,紫鵲界梯田開發(fā)進入了又一個高潮。隨著梯田的開發(fā),許多直接為生產(chǎn)服務(wù)的公益設(shè)施相繼建設(shè)起來。單以紫鵲界靠錫溪一面的茶亭為例,就有淡如亭、吉清亭、澤潤亭、應(yīng)息亭等十多座,連海拔1600多米的風車巷絕頂亦建有茶亭,足見當時紫鵲界梯田開發(fā)的繁榮興旺景象。
紫鵲界梯田起于秦漢,形成、發(fā)展于宋明,苗瑤民族是紫鵲界梯田這個人間奇跡的始創(chuàng)者,多民族數(shù)十代人的不懈勞作,最終造就了這一撼人心魄的人類文明,連同他們在艱苦勞動中創(chuàng)造的梅山文化,留給了這里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原籍新化的中國民俗文化資深學者陳子艾教授,走遍天下,年逾古稀重返家鄉(xiāng),在考察了紫鵲界梯田后,深感震撼:“紫鵲界梯田,是我們各民族的祖先用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經(jīng)過世世代代的勞動才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應(yīng)從這個文化創(chuàng)造中感悟到我們的祖先那種頑強拼搏創(chuàng)造世界的精神,十分愛護他們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
挺立在人間的自然杰作
紫鵲界梯田的形成,發(fā)源于人,得益于水。這里的地下水,屬于基巖裂隙孔隙水類型,哪里有基巖裂隙,水就從哪里冒出來,而且,越是山高,水越多,永不枯竭。所謂“高山有好水”,在這里完全得到了印證。這里山泉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水質(zhì)清純,晶瑩剔透,冬暖夏涼,毫無污染?诳手畷r,隨便找一處山泉,撥開泉邊的青藤野草,掬起一捧嘗一口,頓覺甘甜爽口,沁人心脾。
由于有了這樣的自然條件,紫鵲界梯田便有了天然的灌溉系統(tǒng)。人們只需在田塍的任一處挖一個缺口,或安一段竹筒、一條木枧,水便從上往下,從這一丘流到那一丘。即便是某個地方?jīng)]有泉水冒出,也只需沿著梯田的內(nèi)側(cè),取田里的泥巴堵成一條通道,水便會乖乖地順著那條通道,順著那彎彎曲曲的一道道山梁,流到需要的任何地方。而且,干濕深淺,悉聽尊便。
山泉的四處噴發(fā),給這里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無論海拔有多高,也無論是凼、是坳、是灣、是沖、是垴,只要有泉,山民們便在那里修建起一座座干欄式板屋,用竹枧把泉水引到屋里,不花一分錢便使用上了真正的“自來水”。站在紫鵲界的任一個地方,隨便往哪個方向張望,只見那各式各樣的板屋,裝點在層層疊疊的田園阡陌之間,不時升起縷縷炊煙,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而天籟間的風聲、水聲、鳥叫聲、雞鳴聲、狗吠聲則縈回成一曲曲美妙的田園交響曲,此情此景,此聲此畫,令人心曠神怡,陶然自得!
這星星點點的山泉,匯成了一條條小溪,紫鵲界南面有高溪、漱潤溪、錫溪;北面有雙林江、元溪,而且水量豐富,落差大,每當夜幕降臨,濕潤的空氣給梯田籠罩一層薄薄的輕紗,與天空融為一體,那星星點點的燈光與天上的繁星一起閃爍,人在其間,恍惚就在一個幽深空濛的世外桃園之中。
陽春三月,人們開始在梯田勞作,首先將田坎上的草修理得干干凈凈,然后用田泥加固一道田塍,這田塍很窄,一般不到一尺寬,僅為關(guān)水和讓人通過,人站上去軟綿綿的,膽小和有高血壓的人絕對不敢在上行走。梯田也很窄,大多只有一、兩米寬,卻很長,呈帶狀。所以不大好使用耕牛和犁耙,而是用一種很寬的板鋤,一鋤一鋤將地翻轉(zhuǎn),然后用一種寬而帶齒的長柄木耙,將田泥整平。收割季節(jié),這里扮禾仍然普遍使用傳統(tǒng)作業(yè),不用打谷機,而是使用一種木制的四方禾桶,這種禾桶體積小,重量輕,便于在梯田中搬運。稻谷曬干揚凈以后,都儲藏于特制的大木桶中或者放于谷倉,這種谷倉,四面都用杉木板裝修,底層有良好的通風氣孔,紅薯則儲于山坡上的地窖里,黃玉米、紅辣椒等都結(jié)成串掛在木屋的橫梁和廊柱上,隨食隨取。
奉家山人喜食甜、水酒和糍粑,至今種植糯稻的比例仍然很高,每當秋收過后,特別是春節(jié)將臨時,家家煮糯米酒,打糍粑,因為米質(zhì)好,煮的酒特甜,糍粑特糯,這個時節(jié),那些住在城里的親朋戚友便紛紛來這里分享,此種飲食,世代相傳,久負盛名,享譽省內(nèi)外。
愈擦愈亮的旅游瑰寶
紫鵲界梯田是人與自然的偉大杰作,決不只是在于它歷史的悠久,也不只是在于它天然的灌溉系統(tǒng)和獨特的耕作方式,更在于它的自然美、原生美、形體美和文化美,是開發(fā)旅游的一塊黃金寶地。
人們站在錫溪河向紫鵲界的山山嶺嶺望去,只見那梯田如同地球的根根緯線,重重疊疊往山頂延伸到天際。如果登高到1100米的石豐山巔,往風車巷方向望去,可見從正龍村到龍普村盤繞于十幾道山梁的梯田,起起伏伏,彎彎曲曲,如若在逆光的照射下,那山脊的亮面與山溝的暗面,數(shù)十條斜線與那梯田橫線交錯成一幅美妙絕倫的圖畫。在高山上,人們還會發(fā)現(xiàn),龍普梯田的博大、瑤沖梯田的偉岸、白水梯田的幽深、金龍?zhí)萏锏膲验、橫南梯田的俊美、石娘梯田的神韻、樓下梯田的靈秀,無不讓人嘆為觀止。
春天,那薄薄的晨霧猶如為梯田披上一層輕紗,陽光灑在那千萬畝梯田的水面上,如同千萬面銀鏡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而高大的桐籽樹綻開的無數(shù)白花與漫山的金銀花映襯在梯田之間,平添了濃濃的春色,一切都那么淡雅,那么柔和,那么清新,又那么熱烈。夏天,這里被濃濃的綠色所主宰,生機勃發(fā)。偶爾一陣山風吹來,立即卷起陣陣山雨,那雨濺在曬熱的水面上,蒸騰出的白霧冉冉升起,籠罩著大地,一切變得朦朧了。山雨一停,霧氣又隨著山風在梯田上面飄蕩,然后上升到天空變成一朵朵白云。這時,紫鵲界又是陽光普照,一目千里。秋天,無休止的蟬鳴,把那層層稻浪催熟了,大地變得一片金黃。人們?nèi)宄扇涸谔镏凶鳂I(yè),打稻聲此起彼伏,與不時傳來瑤民遺留下來的“嗚啊”“嗚啊”的山歌聲交織成了秋的樂章。冬天,紫鵲界的景觀更是千變?nèi)f化。每當晴日,地表面結(jié)成了白白的霜花,梯田的水面亦凝聚了一層薄冰,空氣中的水分在錫溪河一帶形成了大片的云海。人們選擇這個時候,爬上紫鵲界去觀云海,看日出,那簡直是一種永生難忘的藝術(shù)享受。茫茫云海中,一座座山峰猶如一葉葉小舟一動不動;而云霧如白色絲帶般繚繞在一座座山巒青黛之中,宛轉(zhuǎn)悠揚,恰似人間仙境。不一會兒,太陽從遠方的山丫中露出笑臉,立即給云霧抹上了一層紅色,隨著太陽的上升,萬道金光給梯田又披上了金色的盛裝,燦爛輝煌,剎時,那山和云也隨之活動起來,云海在陽光下翻騰奔涌,在群山之間流動,其形態(tài)和色彩瞬息萬變,幻化無窮。人們陶醉于此情此景,除了感覺飄飄欲仙之外,任何文字語言也無法表述出它的美麗!數(shù)九寒冬,這里不時降下一場大雪,整個紫鵲界被皚皚白雪所覆蓋,千樹萬樹銀花開,千溝萬壑舞銀蛇,在這冰封的世界,一切都顯得靜靜的,只有那山泉依舊汩汩地流淌,發(fā)出叮咚的響聲,而在流水的垸口卻留下條條冰柱,座座冰崖、朵朵冰花,一個個晶瑩剔透,美不勝收。真是“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紫鵲界一帶的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山歌、民歌、情歌廣泛流于民間,龍獅舞、草龍舞風格獨特,苗、瑤風俗依然如故。飲食文化亦膾炙人口:綠茶、臘肉、豆腐丸子、凍魚、糍粑、甜酒、磨芋、筍干、蕨菜、苡米、天麻等久負盛名,可謂是“民風淳古,物阜蕃昌”,而這些又為這里的旅游開發(fā)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