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八年六月十六日 晴
下午三點五十分,去新疆的飛機由漢口王家河飛機場起飛了,我手持登機牌,找到靠窗旁的一個位子,我很感謝空姐。
飛機迎著西下的太陽飛,晴空萬里,地面上任何物件一目了然,一座座奇形怪狀的山脈,莽莽蒼蒼,擁擁擠擠,它們相同之處是同一個顏色——黃色。正如流行歌曲所唱的黃土高坡!飛了五、六個小時,除咸陽、西安外,沒見到一絲綠色,我原想的雪山朵朵,窯洞一排排……什么也不見,是我老眼昏花?!我一路認真俯視,傳上來的信息,天無飛鳥,路無行人,只有嚴酷的荒原,我的心也隨之沉重!
我坐過無數(shù)次飛機,機下一會兒一片綠、一會兒一個城鎮(zhèn)。帶子樣的河流、餅似的湖塘,有紅有綠,給人輕松愉快的美感,可以說那些飛行是一次次享受,與這次高原飛行反差太大。記得斯諾先生對此高原地貌評說過:“瘋狂捏就的世界,抽象派的寫生畫。”我把它比著就像宇宙上星球表面,粗糙不平。難怪!它本是四大高原之一,這也許是它吸引游人的魅力之處。
我七十多歲的人,來干什么呢?這樣問并不是后悔。借用文化部部長、中國文聯(lián)主席孫家正先生在《尋找與守望》中的詩句一用:“撥開歲月的迷霧/遠離現(xiàn)代的喧囂/攀援荒草萋萋的古道/尋找 尋找 尋找/一千遍一萬遍地尋找/尋找源頭/尋找根脈/尋找回家的小路/尋找我的魂牽夢繞”。我加一句:尋找祖宗的腳印,我將跟著他走!是的,它是貧瘠,它是荒涼,兒不能嫌母丑!它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子孫的祖人創(chuàng)造五千年文明的根脈所在。其實荒漠掩蓋往昔的輝煌,這輝煌是他們的功績,荒漠是后人的責任,這又該分清。歷史告訴我們,“黃河兩岸區(qū)域,在古代極肥沃富饒的黃土地帶,最適宜農(nóng)耕和畜牧,便利原始住民的生產(chǎn)發(fā)展。”是今天人們污染了它,是老祖宗對我們的懲罰。季羨林專家說:“人類要走的道路,總離不開四大文化在未來世紀中的碰撞與融合(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兩河流域文化體系和歐美文化體系)” 。這一點我深信不疑?吹搅税?祖先們創(chuàng)造五千年文化的價值是大大的、不朽的!我們炎黃子孫應該攜起手來,治理風化,擋住風沙,搞好環(huán)保,關心長遠利益,保護好高原老家,讓它再添活力。
一路走來使我想到,不可簡單地小看了這塊黃土地,她培育中華民族,為她的子孫蘊藏著文化寶藏,并且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在同一土地上接納了剛經(jīng)歷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中國共產(chǎn)黨,她明白共產(chǎn)黨是民族的希望,所以她一如既往地養(yǎng)育、以此為基地支持共產(chǎn)黨終于打到國統(tǒng)區(qū),建立了新中國,以至有今日的繁榮富強的中國。
這是偶然的巧合!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有人在《人民網(wǎng)》說:“一個可信的史實是:大漢帝國和匈奴爭奪吐魯番,使吐魯番以交河故城為代表的土著文化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同時處于西域的游牧民族的遷徙演變也成為漢及漢以后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動力……”,我同意這一觀念,五千年文明的發(fā)展,不間斷,是世界之最,其中有少數(shù)民族的功勞和苦勞,我們要珍視她,贊羨她!愛護好這塊風水寶地和居住在此的兄弟姐妹,她是我們的老家!
六月十七日 晴
新疆在漢宣帝時叫西域,沒有特別涵義,意為祖國西部的疆域而已,據(jù)說當時還有叫南域、東域的,曇花一現(xiàn)未傳下來。這次在新疆街頭有年輕人叫它為——回國,這只是戲說吧!
導游介紹新疆的名字很有趣味,也形象:“弓”字代表新疆邊界線又長又曲折,據(jù)說二千多平方公里,“疆”的三橫,那是指北有金山阿爾泰,中間橫畫是烏魯木齊市天山山脈,下面一橫是產(chǎn)玉所在的昆侖山;兩個“田”字嘛,是阿爾泰與天山間準格爾盆地,再是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導游驕傲地講述他們是雪山的兒女,我插一句:“我們也是天山的兒女。”她馬上反駁:“你們不是,天山的雪水流不到你那兒去。”至今我還為這句話生氣。不管天山認不認我作女兒,我是誠心多年要來拜訪西域,祖宗先人們!我七十多歲來了,只身一人來了,我挑戰(zhàn)自我的一次,心里充滿了喜悅、興奮!在我有生之年拜訪了老家,拜望了古人,完成了心愿,心想事成!
聽說清朝末年還是民國初,康有為的二女兒,女扮男裝去新疆找父親。七十多歲的我只身去來,沿路好人不少幫我,說明時代不同了,我幸運多了。
六月十八日
我終于見到吐魯番,它是四大文化交匯點。(出土文字達24種之多)有人說它是露天考古博物館。
坐新疆旅行車,跑在平坦的大道上,可以一直望到邊際,一會兒會問自己:邊在哪兒呢?!她太寬大了,有五、六個湖北大;有四、五個湖南大,找不著邊的!
有導游告訴我們,吐魯番有四最:最低、最甜、最熱、?。但它是一個和諧的盆地。
當大家都在注意風能發(fā)電裝置時,導游突然說:“看!下坡了!”說著說著,越走越低了,導游說它不是一般的盆地,它低于海平面154M,新疆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海拔一千到兩千米,一高一低造物主的奇招吧!
天老爺在這里是非常吝惜的,每年只給吐魯番十六毫米雨水,不僅如此,同時還要從此處蒸發(fā)掉三千毫米,吐魯番當然成了一個火盆子。有記錄說最高地表溫度達到八十二度之多!段饔斡洝防锩娴幕鹧嫔骄驮谂枳又虚g,它通體赤紅色,山體上一條條褶子就像火苗樣往上直躥,人走到那兒,無形中像進入熱海里,從心里熱出來。我硬著頭皮在山邊照下了這一景觀,留作紀念,汗流浹背也罷!那天,在像煙筒樣的測溫計水銀柱上反映出四十多度的刻度。天上無飛鳥,它也怕熱,都飛到河邊去了,人家屋子都在山邊水邊,聽說古時官員赤身裸體的坐在水缸里辦公,今日皮鞋走在沙地里會變形;焐在沙里的雞蛋一會兒就熟了,吐魯番人們家門前都放一張床,晚上睡在外面,吐魯番還有個名,叫火州,我看名副其實。有一個現(xiàn)象至今未說清,我還未請教學者專家,為什么太陽直曬人很熱,一旦進入樹下就不熱了?
吐魯番最甜的,你一定能猜得出來是奶子葡萄,吐魯番是葡萄園,每家每戶都種植葡萄。屋前屋后是葡萄,一條溝里全是葡萄故叫葡萄溝。吐魯番除了葡萄還是葡萄,你在那里再也找不出其它植物,這里的土色一改黃土高原的黃色,到吐魯番全變成赤紅或赭色,把來人從心理上征服了,熱!相信對火焰山傳說的真實,但天老爺是公道的,給吐魯番人送來了奶子葡萄,還給了配套的設施——焚風,高溫加上焚風才使吐魯番出產(chǎn)了味甜體大的世上僅有的奶子葡萄,吐魯番的葡萄是特定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換個地方不會有的,即使有了也不是眾人稱頌的甘果,它是天人和諧的珍品。
八月份收獲葡萄,全家老小齊上陣,把一串串葡萄送進涼房,這個房子也是每家每戶都有的,大小不同而已,這晾房方形或長方形,它四面墻壁的上一截,留有許多風洞,讓焚風穿行其間,有了它,綠油油的葡萄方可以變成香甜的葡萄干。
葡萄溝里葡萄商人,請旅游的人們坐在他們家門前葡萄架下,西瓜,各種水果,盡量盡管吃,年輕的男孩女孩在面前跳維吾爾族舞蹈,唱著:“吐魯番葡萄熟了,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你剛剛的燥熱不安變得平靜、涼爽、喜悅了。
維吾爾人熱情好客!你得買些葡萄,價格從十多元到幾百元一斤的,化學藥物催熟的便宜,晾房里的大葡萄就貴了,果大味正,是為上品。我擔心他們申請專利否?!
六月十九日
今天去石河子看看。
我不隨團也不結伴,一個人想去什么地方都方便。石河子在旅行社的目錄里是沒有的,可在世界上是聞名的。我建議把它當作一個景點是有教育意義的。
火車往烏魯木齊市方向開去,三、四小時到達廣場,一天兩班車,時間緊,返回時,我選擇了汽車。
小飯館里幾乎全是南方人面孔和口音,都是年輕人,他們肯定是兵團的下一代。土豆紅燒肉味道純正可口,南方家常菜,證明我的猜測不錯。
照年輕人指導,我先看周總理接見上海知青點后,一頭扎到新疆建設兵團博物館,二十元門票買來的是沉重心情,他們的苦不亞于有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零下30攝氏左右情況下在外面拉大便,可以想像屁股會凍成什么樣!還有那個世上獨有的新房——地窩子,八千湘女上天山是懷著興奮的心……遠離城市、遠離家人,兩百多萬年輕人要生活在邊塞荒原之上一輩子,包括他(她)們的子孫,我敬佩他們!我比不了!
今天石河子建成城市化了,寬而平的馬路,高樓大樹一排排在路邊排下去,已是石河子市了。
新疆自古是犯錯人的發(fā)配之地,被歷代君主視為經(jīng)典的屯墾和戌邊來防御外敵來犯!妒澜缡贰犯嬖V我們當年日耳曼人、東哥特人、汪達人、勃艮第人……都往多瑙河邊跑去,攻打羅馬,為的是離開寒冷、靠近水草豐盛的地區(qū)生活,同樣像竺可楨先生指出: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十一世紀正處在中國歷史上的寒冷期(1050-1350的低溫期)和公元四世紀,十七世紀樣寒冷氣候與干涸荒漠是迫使北方游牧民族大規(guī)模南下的主要原因!吨袊鴼v史上的氣候變遷》,今天的來犯者恐怕不單單是為了避開寒冷了。美國軍事基地距新疆四百公里,飛機只十分鐘即可飛進新疆。日本鬼子扮成旅游者進入新疆各處拍攝各地圖形……(被我方發(fā)現(xiàn)后,趕出中國。)
兵團當時的年輕人也是聽眾* 號召積極奔赴新疆的,他們自己說放羊是巡邏,耕地是站崗。據(jù)說在七十年代在西南等處還組建兵團,后來都撤了,只有新疆建設兵團還要壯大、完善,邊患存在,防守當然不可放松。
我受到了教育,增加了知識,我選擇石河子作為參觀景點選對了。我再說一次,把石河子作為旅游景點吧,教育意義深遠!
六月二十一日 晴
高昌古城是個聞名的城,絲綢之路上的城,我必須去一次。
今日隨團走,三百一拾元,導游是假日打工的大學生,一路上口若懸河介紹得不少,可我恨不得告訴他:我在書本里早已讀到,我來講你聽,好嗎?
高昌古城是漢武帝的兵建的。漢武帝是一個喜愛良馬的皇帝,張騫到西域后,向漢武帝提及西域大宛國有寶馬,出汗如血,于是漢武帝派人攜重金去請求交換,但是大宛國王拒絕了漢帝的請求,并劫掠了漢朝使者的財物。消息傳到長安,得罪了驕傲的漢武帝,漢武帝惱怒至極,命大將李廣利率數(shù)萬兵馬,遠征大宛。征軍長途跋涉、穿越鹽澤,在到達大宛之前糧草耗盡,大敗而回,東歸時只余下十分之一的人馬。漢武帝聽說李廣利兵敗而歸,便下令不許漢軍入關,曰:“軍有敢入者,輒斬之!”李廣利的軍隊只有在吐魯番盆地建城屯墾,補充武器和糧草。兩年后再次討伐大宛,終于得到汗血良馬,大勝而歸,所建城池由于“地勢高敞,人庶昌盛”,所以叫做高昌。
“回鶻”二字是維吾爾族祖先們在唐朝時的名稱。(維吾爾族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
三世紀他們叫丁靈(丁寧),維吾爾族是丁靈后裔,住在內蒙古色楞格河——鄂混河一帶,是匈奴族鄰居,他們祖先與匈奴族有血緣關系。后來就沒血緣關系嗎?否!
四世紀又叫袁紇,五、六世紀時叫韋紇、烏紇,到唐初改為回紇,與唐關系好,唐朝在“安史之亂”時都出兵幫唐打仗,到公元788年經(jīng)唐同意改名回鶻,直到元代稱他們“畏兀兒”后逐漸成為“維吾爾”。
回鶻是由小部落合并而成的,有“九姓鐵勒”之說、“十姓鐵勒”之說,較長時期受東突厥的壓迫統(tǒng)治,直到646年才有了自己的可汗,不再受欺,主動投靠唐朝,唐朝封吐違度為督府都督,并設68所驛站,往來密切。
公元八百四十年,回鶻敗走西域分裂成三部分,一支去了河西走廊,他們就是今日裕固族的先人;另一支在十世紀遷入中亞草原地,稱為蔥嶺西回鶻;第三支是九世紀遷到新疆的北邊,它是三支中最強的一支,不僅站住腳,還發(fā)展了,建立了西州回鶻王國,高昌是他們的都城,后來成了這一地區(qū)歷史活動的主要角色,1209年回鶻王國被蒙古人所滅亡。
六月二十二日
一到烏魯木齊就打聽去亞洲中心的路,怎么去法。它還不是一個有名氣的景點,嚴格說旅行社那里沒有它的名字,我知道它來源于報紙《南方周末》上,問了幾個人,誰也說不清道不明,我決定出兩百元包小車去了一趟,游人不多。
據(jù)說,起初就畫了一個紅色⊕,打了一個木樁,好心的老人吳延德用三塊石頭圍了一下,掛有一個木牌子,上面寫:“亞洲大陸地理中心”,僅此而已。它在烏魯木齊市西南永豐鄉(xiāng)色家槽子。
現(xiàn)在的它大變樣了:有金屬材料做成路標,上面中英文字體標出“亞心”所在之處,修了大門是飛鷹型的,很神氣,配套的亞心廣場,亞心塔建在其中,塔高14米,A字型架體代表ASIA,塔頂一球代表地球,球下吊一銅制圓錐體,其尖精準地對著亞心坐標點,塔基是黑色大理石砌成的百米亞心壇,壇的四面墻是亞洲各國名稱構成亞洲大陸和平墻。氣勢雄偉,意義深遠!
茫茫大漠,莽莽黃沙,極目天山,天高云淡,我情不自禁地喊出:“我來了!”我終于實現(xiàn)了愿望,我站立在全亞洲大陸的中心點上了。
亞洲的中心在中國!
六月二十四日 晴
童年時母親多次講過孫悟空大鬧蟠桃會的故事,王母娘娘壽辰一天請?zhí)焐细髀飞裣蓙憩幊仄穱L蟠桃,孫悟空是不請自來,把桌子上的蟠桃偷吃一光——真可惡!
當時我問媽媽,王母娘娘為何住那么遠?瑤池有多大呢?……今日我親身來到天山腳下,見到了美麗的瑤池,所有的疑問一一解答了!再不是傳說,再不是母親口中的故事,我真高興!
花五十元坐上雕滿花紋的大木船,遍游了瑤池。瑤池的四周崇山峻嶺,原始森林茂密無比,郁郁蔥蔥,瑤池嵌在其中,池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周圍的山和樹,加上天山上的皚皚的積雪,好景沒哪個可比?哪里去尋?真似進了仙境,導游說這水是天山上流來的雪水,絕無污染。我掬一捧水送入口中,水,涼涼的,甜甜的!它沁入人的心扉,頓感煩惱、疲倦皆忘,留下的是平靜而舒暢的心情!
我查閱有關資料,王母娘娘是俗稱,她的全名:“白玉龜臺九靈太真金母元君”。簡稱金母。她是掌“不死之藥”的吉祥神。是道教著名尊神女仙領袖。在三千年到五千年前,在青藏高原昆侖和祁連山之間空曠地方存在過一個游牧園——就是西王母國,其國都在今天青海省峻縣一帶,很多文獻證明西王母國中,許多部族首領是女性,蘇毗部落最大,影響也很大,它的女首領也自然成為人們傳誦的人,她就是西王母的原型,此傳說不是杜撰,是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的真實反映。
西王母國是本部民族中最早與中原民族聯(lián)系的:一、她曾派徒兒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二、說漢武帝到處求仙丹妙藥時,王母娘娘親自駕著紫云車送“不死之藥給漢武帝”(出自西晉張華《博物系》);三、說西周第六代君王姬滿就是周穆王,一天突發(fā)奇想去昆侖旅游,他以馬兒為交通工具,來到了西天瑤池,拜會西王母,西王母宴請他于瑤池之上,互贈禮物,還吟詩作對,氣氛融和,難分難舍,相互約定三年后再會。
一位史學家說:一切民族的幼年都是用詩歌和傳說記錄自己的歷史的,王母娘娘的故事不少,真有其人,在《山海經(jīng)》《穆天子傳》《漢武帝內傳》《玄女傳》……中都有記載,并在天山南北十多個城鎮(zhèn)開發(fā)的文物中均可考證。她是遠祖、她是女性的先鋒。我能在古稀之年親往拜見,是應該不虛此行的。
(撿一塊瑤池石頭,貌似披著斗篷的王母娘娘,留作紀念。
六月二十七日 晴
今日不出遠門,在烏魯木齊市內轉轉。
古人詩句:“春風不度玉門關”,畢竟是隔時代了,今日烏市與內地城市大同小異,高樓大廈(最高64層)、馬路平坦寬闊、樹木郁郁蔥蔥,鮮花點點的紅山公園,行人熙熙攘攘、車水馬龍,街上可聽到各地方言,物質供應豐富多樣,不同的是價格差異存在,還有一點,衛(wèi)生值得學習,大街小巷清清凈凈,人們頗有禮貌,到底是省級城市。
我在街上的發(fā)現(xiàn)。
早上我走在馬路上,通過大樹斜射過來的陽光,銀光閃閃,我停下來尋找,我蹲下來看見大樹根旁有一根細細地黑色水管,不停地冒出清亮亮的涓涓之水,根部土地濕潤了,我明白了在戈壁灘上生長出高大的梧桐樹,秘密在這里,地下有一個噴灌網(wǎng),才育成了這片可愛的獨有的綠洲,記得讀書籍時在以色列國家有類似的種法,今日我親眼見到它的力量了,沙化還是可以治住的。
不落的太陽在新疆
多少年前大不列顛帝國驕傲地宣稱自己是不落的太陽帝國。我說是剝削血腥的印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它的太陽永遠落山了。我這次乘飛機前有人說,午后九點左右才到烏市機場,我擔心死了,有人接我則罷,否則可難為我老太婆了,可是飛機下降時機場是亮堂堂的。翌日五點多起來,又見太陽在天上,我笑著說不落的太陽在新疆了。
我在新疆一天的飲食
八十年代出差去上海,跑過了中餐時間,就近到小面館要一碗陽春面,我一口未吃就被它的膻味兒趕出去了,回頭看原是清真面館,遲遲不去西域,也就因為這味兒,后來有人說漢人飯館不少,才大膽前往。生活半月后,我也沒聞到膻味兒,我不想走了,就在那兒做一個喝天山雪水的人,新疆是個好地方。
我一天飲食似像在內地,羊肉味兒沒進我的餐桌碗中。此地牛奶一元一份,比宜昌超市賣九元的還濃、還特新鮮。馕真好吃,同是面粉所做,為什么它是那樣甜潤!它是我的點心,抓飯是我的主食,胡蘿卜白米飯好看松軟,香噴噴的。再是三元一公斤的小西紅柿,它是我的水果。唉!好吃!今天我還想念著馕。
我失悔了,我來晚了。我想再去。